书院简介 - 砺行书院
书院简介

书院简介


强国必先强教,强教必先强师。

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教师教育南方高地,高质量推进“优师计划”等师范生培养,打造“四有”好老师培养示范田。2024年4月,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,成立北京师范大学砺行书院,在珠海校区建设和运行。书院学生主要为英语、生物科学、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和“优师计划”定向就业师范生。

【书院理念】

《梁书·儒林传序》有云:“建国君民,立教为首,砥身砺行,由乎经术”,习近平总书记在给“优师计划”师范生的回信中亦提出“珍惜时光,刻苦学习,砥砺品格”的期许。北京师范大学校歌中“行为世范,砥砺无穷”强调了对校训精神的传承与弘扬。

以“砺行”命名,充分体现了书院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始终保持躬耕实践、勇毅前行的进取姿态和实干精神,以实际行动培养造就未来卓越教师和教育家的决心与信心。

【培养目标】

砺行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弘扬红色师范百廿传统,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,秉承北京师范大学“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”的校训精神,以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“四有”好老师为目标,致力于造就一批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与情怀、持续的学习兴趣与动力、宽厚的学科基础、优异的交流合作与领导力、开阔的国际视野与竞争力,勇于面对变革并大胆探索的创新型卓越教师。

书院践行“通识教育筑基、教师教育赋能、社群教育润心”的育人理念,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、培育高尚师德,铸就大国良师之魂;精湛教学技能、提升创新能力,锻造卓越教师之技;树立终身学习理念、探索教育发展方向,引领未来教育之潮

【育人体系】

书院协同学院探索“学院+书院”协同育人机制,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,以“一站式”学生住宿社区为阵地,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育人活动,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,全方位全过程育人。

书院实行导师制,由学业导师(校内专任教师)领航,实践导师(骨干教师和教育名家)启航、成长导师(书院教师和班主任)护航、朋辈导师(高年级优秀学长)助航。通过专业管理团队,搭建全员参与的育人队伍体系,致力于学生的教育、管理、服务。

书院开展通识教育、教师教育、社群教育“三类”教育,通过活动拓展、二课赋能、社群支持、项目实践等形式,全面促进师范生素养提升。

——通识教育筑基:拓宽知识边界,培养思维能力

构建多元化、综合化的通识教育活动体系,通过经典阅读、沙龙研讨、文化研学等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;增设数学、科学、社会、人文、教育等方面二课课堂,拓展学生跨学科学习视野,涵养通识素养情趣;组建各类研学小组和学生团体,通过团队研学、科研竞赛等促进跨学科交流,提升师范生综合学习思考能力。

——教师教育赋能:提升教师素养,涵养教育情怀

通过名师大家引领、榜样激励、师德师风教育等,构建三全育人体系,强化师范生信念养成教育,激发学生的教育热情和使命感,坚定师范报国理想信念,养成良好师德师风;开展乡村振兴、县域教育、教育改革研讨等实践研学活动,引导师范生深入了解中国基础教育一线实况,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和职业素养;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技能训练课堂,拓展境内外教育实践活动,围绕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展开多形式的学习研讨,引导师范生深入学习理解现代教育理念,掌握教育教学技术,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创新能力,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。

——社群教育润心:厚植人文情怀,激发发展潜能

通过团体辅导、文体活动、社群交流、人际拓展等活动,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培养学生自我接纳、自我管理能力;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组建多样化的社群组织,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、锻炼能力的平台,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培养学生社会情感交流能力;拓展教育活动边界,以学生为主体,通过项目化的志愿服务、大型活动等,鼓励和支持师范生自主参与公共事务和项目式服务中,提升师范生综合领导力。


“百廿京师,教育兴邦”。砺行书院将传承和弘扬北师大百廿办学积淀,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胸怀“国之大者”的典范、修德立身的示范、教书育人的模范、学术创新的洪范,共建一个“教学相长”的师生成长共同体。

希望砺行学子,以教育家为榜样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树立“躬耕教坛、强国有我”的志向和抱负,自信自强、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努力成为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。